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臍中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臍中痛

證名,指臍部或臍周疼痛,首見於《張氏醫通》。此證多因臟腑氣機失調、寒熱邪氣內結,或蟲積擾動所致,臨床需辨明病因,分證論治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腎氣虛寒

    • 腎陽不足,陰寒內盛,寒凝臍腹,氣血運行不暢,故見臍中冷痛,喜溫喜按。
    • 《醫學芻言》云:「臍中痛不可忍,喜按者,腎氣虛寒也。」治宜溫腎散寒,方選通脈四逆湯加白芍,以回陽救逆,緩急止痛。
  2. 腸腑燥結

    • 陽明腑實,燥屎內結,氣機壅滯,可見臍周疼痛拒按,伴見口渴、腹滿、便秘,脈象沈實。
    • 治宜瀉熱通腑,方用承氣湯類(如大承氣湯、小承氣湯),以下其燥熱,通暢氣機。
  3. 蟲積擾動

    • 蛔蟲內擾,攻竄臍腹,疼痛時作時止,或伴吐蛔、便蟲。
    • 治宜驅蟲安蛔止痛,方用烏梅丸(寒熱錯雜者)或化蟲丸(蟲積較甚者)。

相關證候辨析

  • 當臍痛:痛位正對臍中,多與少陰腎經或衝脈病變相關,常見於腎虛或衝脈氣逆。
  • 蟲積腹痛:疼痛繞臍,乍作乍止,多因腸道寄生蟲擾動,治以驅蟲為主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寒證:痛處喜溫,得熱則減,舌淡苔白,脈沉遲。
  • 熱結:痛而拒按,便秘煩渴,舌紅苔黃,脈實有力。
  • 蟲積:痛無定時,時緩時劇,或捫及條索狀物,面有蟲斑。

此證須結合四診,細辨寒熱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