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蠐螬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蠐螬灸

蠐螬灸,又被稱為蠐螬療法、蠐螬療瘡、蠐螬療疳、蠐螬療瘺,是中醫的一種外治法。透過將蠐螬(金龜子的幼蟲)直接或間接地放在患處,並使用艾灸的方式讓蠐螬發熱,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

蠐螬具有行血祛瘀、化結散滯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疳瘺惡瘡、瘺管等疾病。

根據《醫宗金鑒》的記載:「疳瘺惡瘡,諸藥不驗者,取蠐螬剪去兩頭,安瘡口上,以艾灸之,七壯一易,不過七枚,無不效者。」

蠐螬灸的操作方法如下:

  1. 取蠐螬剪去兩頭,放在患處。
  2. 使用艾條點燃,燻烤蠐螬,使其發熱。
  3. 每次灸七壯,每次間隔一兩天,連續灸七次。

蠐螬灸具有一定的療效,但由於蠐螬本身具有一定毒性,因此在使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孕婦、小兒和體弱者不宜使用蠐螬灸。
  2. 不應將蠐螬灸用在破損的皮膚處。
  3. 避免過度使用蠐螬灸,以免導致皮膚損傷。

蠐螬灸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中醫外治法,但在使用時要注意以上幾點,以避免意外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