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蠐螬漏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蠐螬漏,古病名。屬頸部漏的一種。出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四。其病多因悲思憂慮,情志不遂而得。症見頸項生核如棗,可移動,且伴有寒熱脹滿的病癥。日久可生孔道,疼痛搔癢。可用玄參散內服,或手術治療。相當頸淋巴結核潰爛而成漏管者。
《諸病源候論》原文:
蠐螬漏者,頸項生核如棗,可動,寒熱脹滿,久之生孔道,疼痛搔癢。治之以玄參散。
蠐螬,即蠐螬蟲。蠐螬漏,即蠐螬蟲所造成的漏管。漏管,即頸部淋巴結核潰爛而成。
蠐螬漏的病因,多因悲思憂慮,情志不遂而得。由於情志不遂,導致肝氣鬱結,氣血不通,痰濕凝聚,阻滯於頸部,形成頸淋巴結核。頸淋巴結核潰爛,形成漏管。
蠐螬漏的症狀,主要表現為頸項生核如棗,可移動,且伴有寒熱脹滿的病癥。日久可生孔道,疼痛搔癢。
蠐螬漏的治療,可用玄參散內服,或手術治療。玄參散具有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手術治療,可以切除漏管,緩解疼痛。
蠐螬漏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1、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志不遂。
2、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3、加強鍛鍊,增強體質。
4、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蠐螬漏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重視蠐螬漏的預防和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