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鬾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鬾病,出自《備急千金要方》。

鬾病,又稱鬾疾,是指繼發於其他疾病的疾病。《備急千金要方》中記載:「鬾病者,即繼病也。如傷寒後,得溫病,或溫病後,得傷寒,皆是也。」也就是說,鬾病是指在原有疾病的基礎上,又出現了新的疾病。

病因

鬾病的病因主要是由於患者的正氣不足,抵抗力下降,在受到外邪侵襲後,不能及時將其排除體外,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。此外,飲食不節、勞逸失度、情志不遂等因素,也可能導致鬾病的發生。

臨床表現

鬾病的臨床表現主要與原有疾病的症狀有關。如果原有疾病是傷寒,則鬾病的症狀可能包括發熱、惡寒、頭痛、身痛、無汗、口渴、腹痛、腹瀉等;如果原有疾病是溫病,則鬾病的症狀可能包括發熱、頭痛、身熱、口渴、咽喉腫痛、咳嗽、痰黃等。

治療方法

鬾病的治療,主要以扶正祛邪為原則。在治療原有疾病的同時,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使用中藥或西藥進行治療。

預後

鬾病的預後一般來說,如果患者的正氣較為充足,並且能夠及時接受治療,則預後良好。如果患者的正氣不足,並且病情較為嚴重,則預後較差。

飲食調理

鬾病的飲食調理應以清淡易消化、富含營養的食物為主。患者可以多吃蔬菜、水果、豆類製品、魚類、瘦肉等食物。此外,患者還應注意多喝水,以保持體內水分的充足。

日常護理

鬾病的日常護理應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患者還應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並且勤洗手、勤換衣,以避免感染其他疾病。

注意事項

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患者出現了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