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鬾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鬾乳

出《證治準繩.幼科》。即繼病。詳該條。

鬾乳,即繼病。繼病,是指在原有疾病的基礎上,又新發了其他疾病。在幼科中,繼病多見於小兒疳積之後,出現的其他疾病。如小兒疳積之後,出現了腹瀉、嘔吐、發熱等症狀,就稱為鬾乳腹瀉、鬾乳嘔吐、鬾乳發熱等。

鬾乳的病因,多是由於小兒體質虛弱,抵抗力低下,在原有疾病的基礎上,又受到了外邪的侵襲所致。另外,小兒飲食不當,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,也容易引起鬾乳。

鬾乳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發熱:發熱是鬾乳最常見的症狀。發熱的程度,可輕可重,一般在38℃以上。
  2. 腹瀉:腹瀉是鬾乳的另一個常見症狀。腹瀉的次數,可多可少,一般在每天3-5次。
  3. 嘔吐:嘔吐也是鬾乳的常見症狀。嘔吐的次數,可多可少,一般在每天1-2次。
  4. 食欲不振:食欲不振是鬾乳的常見症狀。小兒不願意吃飯,吃一點就吐。
  5. 精神萎靡:精神萎靡是鬾乳的常見症狀。小兒精神不振,不愛玩耍,整天昏昏沉沉。

鬾乳的治療,以扶正祛邪為主。根據小兒的具體症狀,可選用以下中藥:

  1. 小兒疳積湯:主要由黃連、黃芩、山梔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組成。具有清熱解毒、健脾益氣的功效。適用於小兒疳積之後,出現的發熱、腹瀉、嘔吐等症狀。
  2. 保和丸:主要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等組成。具有健脾益氣、和胃化痰的功效。適用於小兒疳積之後,出現的食欲不振、腹脹、便溏等症狀。
  3. 四君子湯:主要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組成。具有健脾益氣、補中益氣的功效。適用於小兒疳積之後,出現的脾胃虛弱、食欲不振、腹脹、便溏等症狀。

鬾乳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。
  2.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避免小兒受涼。
  3. 加強鍛鍊,增強小兒的體質。
  4. 定期帶小兒去醫院檢查,及早發現疾病,進行治療。

鬾乳是小兒常見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家長們要注意小兒的健康,一旦發現小兒有鬾乳的症狀,要及早帶小兒去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