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蜞針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蜞針法是中醫的外治法之一,是指用螞蜞吮吸膿血以治療瘡瘍的方法。螞蜞又稱螞蝗、水蛭,其頭部生有毒腺,吮血時可分泌一種毒液,故使血不凝聚。因此,螞蜞可以吸吮患處癰疽的膿血。
操作時,取一條大螞蜞,放入筆管內,以管口對準瘡頭,使螞蜞吸附癰上吮吸膿血,以達到提毒外出的目的。如果瘡瘍較大,則需要換三、四條螞蜞。
蜞針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外治方法,具有良好的療效。在臨床上,經過改進的蜞針法仍被廣泛應用。
以下是《本草拾遺》中關於蜞針法的記載:
蜞,一名水蛭,一名螞蜞。生池沼水澤。有大有小。大者長三寸,小者長一寸。頭上有毒。以筆管盛之,以管口對瘡頭,令吸之。其毒能消腫毒,去惡血。若瘡大,須換三、四條。
蜞針法具有以下幾個優點:
- 操作簡單,易於掌握。
- 療效顯著,見效快。
- 無毒副作用,安全可靠。
因此,蜞針法是一種值得推薦的外治方法。
需要注意的是,蜞針法有一定的禁忌症,如孕婦、體弱者、出血性疾病患者等不宜使用。如果有疑問,建議諮詢醫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