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臍漏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臍漏
病名
臍漏,又稱臍漏瘡或落臍瘡,屬中醫外科病症之一,記載於《外科真詮》卷上。此症多因臍部瘡瘍久治不癒,形成漏管,或先天稟賦不足,臍帶脫落後臍孔未能癒合所致。臨床表現為臍中持續滲出膿血或臭水,瘡口經久不斂。
病因病機
- 臍癰遷延不癒:臍部癰疽治療失當,毒邪未盡,腐肉未去,導致膿血積聚,久而成漏。
- 先天稟賦異常:嬰兒落臍後,臍孔未閉,濕熱之邪乘虛而入,化腐成膿,形成漏管。
- 後天失調:成人因脾胃濕熱下注,或外傷感染,致使臍部氣血瘀滯,潰爛成漏。
臨床表現
- 臍孔持續滲出膿液或血水,氣味腥臭。
- 瘡口周圍皮膚潮紅、腫硬,或見肉芽增生。
- 病程纏綿,反覆發作,難以自癒。
治療方法
-
外治法
- 提膿去腐:初期以升丹、九一丹等摻敷瘡口,化腐排膿。
- 生肌收口:待膿腐盡去,改用生肌散、白玉膏等促進瘡口癒合。
- 手術療法:若漏管深陷,腐肉難脫,可配合掛線療法或切開引流,以暢通膿液。
-
內治法
- 清熱解毒:適用於濕熱蘊結者,方選黃連解毒湯加減。
- 托裡排膿:氣血虛弱者,可用托裡消毒散益氣托毒。
- 健脾化濕:脾胃虛弱致濕濁不化者,以參苓白朮散加減調理。
相關病症
臍漏相當於現代醫學之先天性臍瘻或後天性臍管感染,可參考中醫潰瘍去腐法進一步辨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