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氣病
氣病為中醫術語,指臟腑經絡氣機失調所引發的病證,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·氣病諸候》。其病因病機可分為虛實兩類:
病因病機
虛證
虛證多因精氣內耗所致,常見證型包括:
- 氣耗:因過勞或久病導致氣虛不足
- 氣消:情志抑鬱或久病耗傷,氣機衰微
- 氣脫:元氣驟然外泄,屬危急重症
實證
實證多由邪氣壅滯或氣機阻滯引起,常見證型有:
- 氣結:氣機鬱結不通,多見於情志不遂
- 氣亂:氣行逆亂,升降失常
- 氣逆:氣機上逆,如肺氣上逆則咳喘,胃氣上逆則嘔吐
發病相關因素
情志影響
《黃帝內經》提出情志與氣機的對應關係:
- 怒則氣上
- 喜則氣緩
- 悲則氣消
- 恐則氣下
- 驚則氣亂
- 思則氣結
寒熱因素
外感寒熱邪氣亦會影響氣機運行:
- 熱盛:使腠理開泄,氣隨汗泄
- 寒盛:令經絡凝滯,氣機收引
其他因素
- 勞損:過度勞累耗傷元氣
- 積聚:痰飲、瘀血等病理產物阻滯氣機
臟腑關係
氣病與臟腑功能密切相關,尤以肺腎為要:
- 肺主氣:司呼吸,主一身之氣
- 腎為氣根:為元氣生化之源,藏先天之精
此外,氣與血關係密切,「氣為血之帥」,氣病日久常累及血分,形成氣血同病之證。
歷史分類
古代醫家對氣病有諸多分類,如:
- 七氣:指寒氣、熱氣、怒氣、喜氣、憂氣、悲氣、恐氣七種致病因素
- 九氣:《黃帝內經》提出的九種氣機失調病證
氣病涵蓋範圍廣泛,臨床表現多樣,需結合具體證候辨證論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