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不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不足,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。指正氣不足。《靈樞.口問》:「故邪之所在,皆為不足。故上氣不足,腦為之不滿,耳為之苦鳴,頭為之苦傾,目為之眩。中氣不足,溲便為之變,腸為之苦鳴。下氣不足,則乃為痿厥心悗。」

氣不足是指人體正氣不足,導致臟腑功能失調,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的病理狀態。氣不足可分為虛、寒、熱、痰、瘀等不同類型,臨床表現各有不同。

虛證是指氣虛不足,臟腑功能減退,表現為倦怠乏力、食欲不振、面色蒼白、心悸氣短、自汗盜汗、腰膝酸軟、下肢無力等。

寒證是指氣虛寒凝,臟腑功能失調,表現為畏寒肢冷、腹痛腹瀉、大便溏薄、小便清長、舌淡苔白、脈沉細等。

熱證是指氣虛內熱,臟腑功能失調,表現為發熱口渴、心煩少寐、口乾舌燥、大便乾結、小便短赤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。

痰證是指氣虛生痰,痰阻經絡,臟腑功能失調,表現為痰多咳嗽、胸悶氣短、痰粘不易咯出、舌淡苔白、脈滑等。

瘀證是指氣虛血瘀,血行不暢,臟腑功能失調,表現為面色晦暗、唇甲青紫、頭暈目眩、胸悶心悸、肢體麻木、舌紫暗有瘀斑、脈細澀等。

氣不足的病因主要有先天不足、後天失調、飲食不節、勞倦過度、情志不遂等。

先天不足是指由於父母先天體質虛弱,導致子女出生後氣虛不足。

後天失調是指由於後天飲食不節、勞倦過度、情志不遂等因素,導致氣虛不足。

飲食不節是指飲食不規律、不衛生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氣虛不足。

勞倦過度是指過度勞累、熬夜,導致氣血耗損,氣虛不足。

情志不遂是指長期情緒不佳,導致肝氣鬱結,氣虛不足。

氣不足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飲食調養、藥物治療、針灸推拿等。

飲食調養方面,宜食用具有補氣益氣作用的食物,如山藥、大棗、蓮子、桂圓、枸杞、黃芪、黨參等。

藥物治療方面,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使用補氣益氣、健脾胃、化痰散結等中藥進行治療。

針灸推拿方面,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使用補氣益氣、健脾胃、化痰散結等針灸穴位進行治療。

氣不足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1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飲食規律、不熬夜、不暴飲暴食。

2、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
3、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過大。

4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
5、定期進行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氣不足是一種常見的病理狀態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健康問題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重視氣不足的預防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