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端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氣端穴
定位與出處
氣端為經外奇穴,首載於唐代《千金要方》。其位置於足十趾尖端,距趾甲游離緣約0.1寸處,左右雙足共計十穴。此穴屬下肢末端要穴,與經脈氣血輸布密切相關。
主治功能
- 腳氣病:氣端穴能疏通下肢氣血,緩解因濕邪壅滯或氣血不暢所致之足脛腫脹、麻木疼痛,古醫籍多用以治療「腳氣衝心」等急症。
- 足趾麻痹:刺激此穴可引氣下行,改善局部經絡瘀滯,對風寒濕邪侵襲或氣血失養引起的趾端感覺異常具調理之效。
- 足背紅腫:通過瀉熱通絡,輔助治療熱毒蘊結或跌撲損傷所致的足部紅腫熱痛。
- 急救應用:作為肢端井穴之延伸,氣端可激發經氣醒神,傳統用於中風閉證、昏厥等急症輔助救治。
刺灸方法
- 針刺:直刺0.1-0.2寸,手法宜輕捷,得氣即止。
- 艾灸:以艾炷灸3壯,溫通之力可助陽氣達於四末,適用於寒濕證型。
中醫理論闡釋
氣端穴居「十二經脈所起所止」之要處,與《靈樞》「根結理論」相呼應。足十趾為三陰三陽經氣交接之所,針灸此穴能調節陰陽氣機升降,尤善引火歸元、導濕外泄。臨床常與八風、湧泉等穴配伍,增強通絡祛邪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