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氣合

氣合為中醫經穴別名,首載於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,乃臍中之別稱。臍中,即神闕穴,位於腹部正中線,臍窩中央,屬任脈要穴,為先天胎息之所繫,後天氣血匯聚之處。

中醫理論與功能

  1. 經絡屬性
    神闕穴為任脈之要穴,與督脈相表裡,貫通周身經氣。任脈主一身之陰,統攝諸陰經,而神闕位居其中,為陰脈之海樞紐,調和陰陽之效顯著。
  2. 生理作用

    • 培元固本:神闕為先天精氣所存之處,艾灸或針刺此穴可溫補元陽,提振臟腑機能,尤擅治虛寒諸證,如脾陽不振、腎陽不足所致之泄瀉、水腫。
    • 調和脾胃:臍為腹之樞,內應腸腑。刺激此穴能理氣和中,改善腹脹、嘔逆等脾胃失和之症。
    • 通調三焦:神闕位處中焦,與下焦相鄰,能疏利水濕,助氣化而行水液,故可用於癃閉、淋證等水液代謝失常之疾。
  3. 臨床應用

    • 灸法:歷代醫家重神闡灸,尤以隔鹽灸、隔薑灸為常見,用於回陽救逆(如厥脫)、溫散寒邪(如寒疝腹痛)。
    • 敷貼療法:以藥物敷臍(如五倍子末治盜汗),藉穴竅吸收藥力,內達臟腑。
    • 針刺禁忌:古籍多言神闕禁針,因易傷腸腑,然今有淺刺或平刺之法,須審慎為之。

與其他穴位的關聯

神闕與關元、氣海並稱「丹田三穴」,共奏補益下元之功。其與背部命門穴前後相應,形成「先天—後天」氣機循環,於針灸配穴中常相須為用。

附:別名考據
「氣合」之名,或取意於臍為人體氣機交合之所。《類經圖翼》亦載此稱,強調其「納氣歸元」之能,與「神闕」寓「元神門戶」之義互為表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