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急喘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氣急喘
證名,指呼吸急促而無痰聲之喘證,見於《丹溪心法·喘》。此證以氣息急促、難以平臥為主要表現,多因肺氣壅滯或氣機升降失常所致,屬中醫「喘證」範疇。
病因病機
- 肺氣壅滯: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,邪氣犯肺,肺失宣降,氣機上逆而致喘。
- 肝氣鬱結:情志失調,肝氣橫逆犯肺,肺氣不得肅降,引發氣急。
- 氣虛不攝:久病或體虛,肺氣不足,呼吸失於攝納,氣息短促。
- 陰虛火旺:肺陰虧虛,虛火內灼,氣道失潤,呼吸急促而無痰。
臨床表現
- 呼吸急促,甚則張口抬肩,難以平臥。
- 無明顯痰鳴聲,或僅有少量黏痰難咯。
- 或伴胸悶、脅痛,情緒波動時加重(肝鬱所致)。
- 若屬虛證,可見氣短乏力、語聲低微。
辨證分型
- 實喘(邪氣壅肺)
- 風寒襲肺:喘急伴惡寒、無汗,苔薄白,脈浮緊。
- 風熱犯肺:喘促身熱,口渴咽痛,舌紅苔黃,脈浮數。
- 肝氣犯肺:喘因情志誘發,胸脅脹滿,脈弦。
- 虛喘(肺氣虛或陰虛)
- 肺氣虛:喘促氣短,動則加重,自汗畏風,脈弱。
- 肺陰虛:喘急咽乾,午後潮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治法與方藥
- 疏風宣肺(實喘):風寒用麻黃湯加減;風熱用桑菊飲或麻杏石甘湯。
- 疏肝降氣(肝鬱犯肺):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湯。
- 益氣定喘(肺氣虛):生脈散合補肺湯。
- 滋陰潤肺(肺陰虛):百合固金湯加減。
相關典籍
《景岳全書·喘促》指出:「實喘者有邪,邪氣實也;虛喘者無邪,元氣虛也。」強調辨明虛實為治喘關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