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納三焦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氣納三焦

「氣納三焦」為子午流注針法之專用術語,與「血納包絡」相對,乃中醫時間針灸理論中「納甲法」的重要原則之一。此概念源於《針灸大全》,其載:「三焦乃陽氣之父,包絡乃陰血之母。」明確指出三焦經主司陽氣之調節,而心包經則統攝陰血之運行。

理論基礎

子午流注針法以天干地支為時間框架,結合經脈氣血盛衰規律,選取相應五輸穴施治。其中「陽乾注腑」原則規定,凡逢陽干(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)重見時,陽經氣血皆納歸三焦經。此因三焦為「原氣之別使」,總司人體氣化功能,故陽氣之輸注必與其相應。

臨床應用舉隅

以甲日為例:

  1. 甲戌時:首開膽經(甲木對應膽經)井穴足竅陰,此為氣血流注之始。
  2. 甲申時:天干重見「甲」,依「氣納三焦」之則,改取三焦經五輸穴。此時按「水生木」之五行相生關係(三焦屬相火,其滎穴液門屬水),故取液門穴。此舉既順應經脈氣血循環,亦體現「母能令子實」的補瀉調理思想。

三焦經與氣化之關聯

三焦經為手少陽之脈,《內經》稱其「主持諸氣,疏通水道」,與原氣生成及布散密切相關。在子午流注中,氣納三焦不僅是時間針法的取穴規則,更深層反映「陽氣根於三焦」的中醫理論——通過調動三焦經穴,可激發全身陽氣之樞紐,協調六腑功能。

五行生剎與配穴邏輯

各陽干重見時取穴皆依五行相生:

  • 丙日:重見丙時取三焦經俞穴(中渚屬木,木生火)。
  • 戊日:重見戊時取三焦經經穴(支溝屬火,火生土)。
    此類推演,均貫徹「經生經」「穴生穴」的氣血生化規律,使針刺與自然時辰、臟腑氣機形成共振。

綜觀之,「氣納三焦」不僅是子午流注的技術性規範,更是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理論在針灸學的具體實踐,透過三焦經調控陽氣之升降出入,體現了傳統醫學對時空與人體動態平衡的深刻洞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