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逆失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逆失血,病證名。氣逆而致嘔血。多因情志過分激動,肝火隨氣上逆所致。常伴見胸脅滿痛、煩躁而渴等症。可用小烏沉湯加芍藥、生地、丹皮、黃芩、黃連。

《醫學入門》:“氣逆失血,胸脅滿痛,煩躁而渴,小烏沉湯主之。”

《醫宗金鑒》:“氣逆失血,胸脅滿痛,煩躁而渴,小烏沉湯加芍藥、生地、丹皮、黃芩、黃連。”

《醫方集解》:“氣逆失血,胸脅滿痛,煩躁而渴,小烏沉湯主之。方中烏賊骨、沉香、血餘炭,能降氣止血;芍藥、生地、丹皮、黃芩、黃連,能清熱涼血。諸藥合用,共奏降氣止血之功。”

氣逆失血的病因病機,主要由於情志過分激動,肝火隨氣上逆所致。肝火上逆,灼傷肺胃之陰,肺胃陰虛,則津液虧損,血不榮於肺,則見咳嗽、咯血;血不榮於胃,則見嘔血;血不榮於心,則見心煩、失眠;血不榮於肝,則見脅痛、煩躁;血不榮於腎,則見腰酸、腿軟。

氣逆失血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胸脅滿痛、煩躁而渴、嘔血、咯血等症。胸脅滿痛,是由於肝火上逆,灼傷肺胃之陰,肺胃陰虛,則津液虧損,血不榮於肺,則見咳嗽、咯血;血不榮於胃,則見嘔血;血不榮於心,則見心煩、失眠;血不榮於肝,則見脅痛、煩躁;血不榮於腎,則見腰酸、腿軟。煩躁而渴,是由於肝火上逆,灼傷肺胃之陰,肺胃陰虛,則津液虧損,血不榮於肺,則見咳嗽、咯血;血不榮於胃,則見嘔血;血不榮於心,則見心煩、失眠;血不榮於肝,則見脅痛、煩躁;血不榮於腎,則見腰酸、腿軟。嘔血、咯血,是由於肝火上逆,灼傷肺胃之陰,肺胃陰虛,則津液虧損,血不榮於肺,則見咳嗽、咯血;血不榮於胃,則見嘔血;血不榮於心,則見心煩、失眠;血不榮於肝,則見脅痛、煩躁;血不榮於腎,則見腰酸、腿軟。

氣逆失血的治療,以清熱涼血、降氣止血為主。可用小烏沉湯加芍藥、生地、丹皮、黃芩、黃連。方中烏賊骨、沉香、血餘炭,能降氣止血;芍藥、生地、丹皮、黃芩、黃連,能清熱涼血。諸藥合用,共奏降氣止血之功。

氣逆失血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情緒穩定,避免情緒過分激動。
  2. 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3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4.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疾病,早期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