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怯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怯,病證名。指膽氣虛怯出現驚慌諸症,如氣短、心煩、失眠、驚悸不安、口苦、噁心等。因中氣不足,脾虛生痰,或痰濕挾熱,阻礙膽汁疏泄和肝氣生髮所致。治宜補氣安神。

《醫宗金鑒·雜病心法要訣》:“氣怯,膽氣虛怯,驚慌諸症也。氣短、心煩、失眠、驚悸不安、口苦、噁心是也。治宜補氣安神。”
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:“氣怯,即膽氣虛怯也。其證有二:一因中氣不足,脾虛生痰,痰濕挾熱,阻礙膽汁疏泄和肝氣生髮所致;一因肝氣虛弱,不能疏泄膽汁,膽汁鬱積而成。治宜補氣健脾,化痰利膽。”

氣怯的治療,宜補氣安神。可用黃芪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柴胡、香附、白芍、陳皮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等,水煎服。若痰濕較重,可加用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等;若肝氣鬱結,可加用柴胡、香附、白芍、陳皮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等。

氣怯的預防,可從飲食、起居、情志等方面進行調理。飲食宜清淡,少食生冷油膩之物;起居宜有規律,不宜熬夜、勞累;情志宜保持平和,不宜生氣、焦慮。

氣怯是中醫病證名,指膽氣虛怯出現驚慌諸症,如氣短、心煩、失眠、驚悸不安、口苦、噁心等。因中氣不足,脾虛生痰,或痰濕挾熱,阻礙膽汁疏泄和肝氣生髮所致。治宜補氣安神。

氣怯的治療,宜補氣安神。可用黃芪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柴胡、香附、白芍、陳皮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等,水煎服。若痰濕較重,可加用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等;若肝氣鬱結,可加用柴胡、香附、白芍、陳皮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等。

氣怯的預防,可從飲食、起居、情志等方面進行調理。飲食宜清淡,少食生冷油膩之物;起居宜有規律,不宜熬夜、勞累;情志宜保持平和,不宜生氣、焦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