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氣乳
病證名,出自《證治準繩·幼科》。此證因乳母情志不暢,憂思氣結,進而影響乳汁品質,嬰兒吮乳後致病。中醫認為,思慮過度則傷脾,脾失健運,氣機鬱滯,乳汁蘊結不良之氣,兒飲其乳,則見吐瀉、腹脹、面黃、啼哭不安等症。
病因病機
乳母情志失調,肝氣鬱結,橫逆犯脾,脾運失司,水穀精微化生受阻,乳汁生化之源受擾,故乳汁中挾帶鬱滯之氣。嬰兒臟腑嬌嫩,脾胃薄弱,飲此乳則中焦氣機壅塞,升降失常,故見嘔吐、泄瀉、腹脹;氣血不榮則面黃;氣鬱不舒則煩躁啼哭。
治療原則
須乳母與嬰兒同治,標本兼顧。
- 乳母:宜疏肝解鬱、健脾和營,可服逍遙散(柴胡、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薄荷、煨薑),以調暢氣機,疏解肝鬱,使脾運得健,乳汁復常。
- 嬰兒:宜健脾消脹、理氣和中,可服香砂六君子丸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半夏、木香、砂仁),以益氣健脾,行氣化滯,調和中焦。
中醫理論延伸
氣乳一證,體現中醫「母子同氣」的整體觀。乳母情志、氣血狀態直接影響乳汁性質,進而牽動嬰兒健康。此證與「七情致病」理論相合,強調情志因素可通過乳汁傳導,形成「母病及子」的病理鏈條。治療上注重調暢乳母氣機,兼顧嬰兒脾胃功能,體現中醫「治未病」與「辨證求因」的思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