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散腹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氣散腹脹,病證名。真氣耗散所致腹脹。見《症因脈治》卷三。證見時脹時退,氣怯言微,目慢神清,靜則稍減,動則脹急。多因勞累太過,中氣受傷,或久病纏綿,元氣受損,真氣散亂所致。治宜補氣斂氣為主,氣怯言微,宜生脈散;動作脹急,靜則稍減,宜戊己湯加斂氣藥;氣不歸元,宜都氣丸、納氣丸;氣虛極,宜四君子湯。參見橘煎等方。
氣散腹脹,是指由於真氣耗散所致的腹脹。其主要症狀為腹脹時輕時重,氣短乏力,語言低微,目光呆滯,精神不振,靜止時稍有緩解,活動時則脹痛加劇。多由勞累過度,中氣受損,或久病纏綿,元氣受損,真氣散亂所致。
治療氣散腹脹,應以補氣斂氣為主。氣怯言微者,可用生脈散;動作脹急,靜則稍減者,可用戊己湯加斂氣藥;氣不歸元者,可用都氣丸、納氣丸;氣虛極者,可用四君子湯。此外,還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配合使用橘煎、香砂六君子丸等方藥。
氣散腹脹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-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- 定期體檢,及早發現疾病。
氣散腹脹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