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色門戶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氣色門戶
氣色門戶為中醫診斷學重要術語,首見於清代醫家汪宏所著《望診遵經》。此概念結合「氣色」與「門戶」兩大要素,用以闡述五臟精氣與面部色澤的對應關係,並透過面部特定部位的色澤變化,推斷五臟功能狀態及疾病預後。
氣色與門戶的內涵
-
氣色:
指五臟精氣顯露於面部的色澤。《內經》云:「有諸內者,必形諸外。」五臟精氣的盛衰、陰陽的平衡,皆可透過面部色澤反映。中醫將面色歸納為「常色」與「病色」:- 常色:健康狀態下,面色紅黃隱隱、明潤含蓄,因個人體質或地域差異,可分為「主色」與「客色」。
- 病色:五色(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)異常顯露,如青色主肝鬱或血瘀,赤色主心火等,需結合光澤(「澤」為氣之盛,「夭」為氣之衰)判斷病情輕重。
-
門戶:
指五臟在面部的分屬部位,即「面部五臟分部」。傳統中醫以五行理論為基礎,將面部劃分為不同區域,對應特定臟腑:- 額部(天庭):屬心,反映心神及上焦病變。
- 鼻部(明堂):屬脾,主中焦運化功能。
- 頰部(顴骨):左屬肝,右屬肺,與氣機升降相關。
- 下頦(地閣):屬腎,反映下焦及先天之本。
臨床應用與理論依據
氣色門戶的診斷核心在於「色部相生相剋」。根據五行生剋理論,若某臟對應部位出現相生之色(如肝部見黑色,水生木),多為順證;若見相剋之色(如肝部見白色,金克木),則提示病勢加重。例如:
- 心區(額)見青黑色:可能為心陽不振,水氣凌心。
- 脾區(鼻)見青色:木克土,主肝脾不和或腹痛。
此診法需結合「四診合參」,因面色易受光線、情緒等干擾,單一色部變化僅為參考,須綜合脈象、舌診及問診方能準確辨證。
理論延伸與經典支持
《靈樞·五色》詳細記載面部色診與臟腑關係,提出「五色各見其部,察其浮沉,以知淺深;察其澤夭,以觀成敗」的原則。後世醫家如張仲景在《金匱要略》中亦強調「鼻頭色青,腹中痛,苦冷者死」,進一步驗證色部與病機的關聯性。
氣色門戶的理論體系,體現中醫「司外揣內」的診斷思維,透過外在色澤變化,洞察內在臟腑氣血狀態,為辨證論治提供重要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