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氣少
氣少,病證名。亦稱氣短。呼吸無力或淺表、急促的症狀,病人自感氣的交換不足。由氣虛所致。治宜益氣。
《醫宗金鑒·雜病心法要訣》:「氣少,呼吸無力,言語氣短,精神倦怠,四肢無力,食少便溏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」
《醫學入門》:「氣少者,呼吸無力,言語氣短,精神倦怠,四肢無力,食少便溏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」
《景岳全書·雜病門》:「氣少者,呼吸無力,言語氣短,精神倦怠,四肢無力,食少便溏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」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·氣虛》:「氣少者,呼吸無力,言語氣短,精神倦怠,四肢無力,食少便溏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」
氣少的病因病機,主要由於肺氣不足,或脾氣虛弱,或心氣虧虛,或腎氣不固所致。
肺主呼吸,肺氣不足,則呼吸無力,氣短;脾主運化,脾氣虛弱,則運化無力,氣短;心主血脈,心氣虧虛,則血脈失養,氣短;腎主藏精,腎氣不固,則精氣不足,氣短。
氣少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呼吸無力,氣短,言語氣短,精神倦怠,四肢無力,食少便溏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
氣少的治療,應根據病因病機,辨證施治。
若脾氣虛弱,治宜健脾益氣,可用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山藥等;
若心氣虧虛,治宜養心益氣,可用黃芪、人參、酸棗仁、柏子仁等;
若腎氣不固,治宜補腎固氣,可用熟地、山藥、山茱萸、茯苓等。
氣少的預防,主要應注意調節情志,保持心情舒暢;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;飲食清淡,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;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