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水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水腫,病證名。消腫之一。肺腎不足,水氣留滯皮膚的病證。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五十四:「夫腎主水,腎虛則水妄行;肺主氣,肺虛則衛氣不能循環。水之與氣,留滯皮膚,令身體四肢腫滿,故名氣水腫也。」證見腫滿喘急,大小便澀,胸脅煩悶等。治用大腹皮散、豬苓散、木香圓等方。

氣水腫是指肺腎不足,水氣留滯皮膚的病證。其主要症狀為四肢腫脹,喘急,大小便澀,胸脅煩悶等。治療上可用大腹皮散、豬苓散、木香圓等方。

氣水腫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一是肺腎不足。肺主水,腎主水,肺腎不足則水液代謝失常,水液不能正常排泄,從而導致水腫。二是外感風寒。風寒之邪侵襲人體,阻遏肺氣,肺氣不通則水液不利,從而導致水腫。

氣水腫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四肢腫脹。四肢是人體末梢部位,氣血運行較為緩慢,因此水腫最先出現在四肢。
  2. 喘急。水腫會導致肺部負擔加重,從而引起喘急。
  3. 大小便澀。水腫會影響到水液代謝,從而導致大小便不利。
  4. 胸脅煩悶。水腫會導致氣機不暢,從而引起胸脅煩悶。

氣水腫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補肺益腎。肺腎不足是氣水腫的主要病因,因此治療上首先要補肺益腎。常用的中藥有熟地黃、山藥、茯苓、澤瀉等。
  2. 化痰利水。水腫是由於水液代謝失常引起的,因此治療上還要化痰利水。常用的中藥有白花蛇舌草、土茯苓、澤瀉等。
  3. 宣肺散寒。外感風寒是氣水腫的常見誘因,因此治療上還要宣肺散寒。常用的中藥有麻黃、桂枝、白芍等。

氣水腫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保暖。氣水腫多由外感風寒引起,因此在寒冷的季節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2. 飲食清淡。飲食上要以清淡易消化為主,避免吃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
  3. 適當運動。適當運動可以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,從而減少氣水腫的發生。

氣水腫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了相關症狀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