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氣痰,痰證之一。
1.即燥痰。《醫宗必讀.痰飲》:「在肺經者,名曰燥痰。又名氣痰。」
2.梅核氣類病證。《醫學入門》卷五:「七情痰滯咽膈,多胸,脅痞滿,名曰氣痰。」又曰:「七情鬱成,咯出不出,咽之不下,形如破絮,或如梅核,四七湯;久者換蘇子加黃芩、山梔、海石、三仙丸、千金指迷丸。」
3.素有痰疾,因氣惱而喘咯咳唾的病證。《泰定養生主論》:「氣痰者,因事逆意而然也。皆素抱痰疾者,因風寒氣熱味,而喘咯咳唾。」
氣痰是痰證的一種,是由於肺經燥熱,津液被灼而成痰,或因七情鬱結,痰氣互結,阻滯咽喉所致。臨床表現為痰多、痰黏、痰難咯出,胸悶、咳嗽、咽喉不利等。治療上以清肺化痰、理氣散結為主。
氣痰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.肺經燥熱:肺主肅降,若肺經燥熱,津液被灼,則可形成痰濁。 2.七情鬱結:七情過極,可導致氣機郁滯,痰氣互結,阻滯咽喉。 3.素有痰疾:素有痰疾者,若因風寒、氣熱、飲食不節等因素,導致痰濁加重,可引發氣痰。
氣痰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.痰多、痰黏、痰難咯出:氣痰患者多有痰多、痰黏、痰難咯出的症狀。 2.胸悶、咳嗽、咽喉不利:氣痰患者常有胸悶、咳嗽、咽喉不利等症狀。 3.其他症狀:氣痰患者還可伴有頭痛、頭暈、耳鳴、乏力、食欲不振等症狀。
氣痰的治療以清肺化痰、理氣散結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1.二陳湯:本方由半夏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組成,具有燥濕化痰、理氣和中的作用。適用於痰多、痰黏、痰難咯出、胸悶、咳嗽、咽喉不利等症狀。 2.三子養親湯:本方由蘇子、白芥子、萊菔子組成,具有降氣化痰、散結消痞的作用。適用於氣痰證患者伴有胸悶、咳嗽、咽喉不利等症狀。 3.百合固金湯:本方由百合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組成,具有養陰潤肺、化痰止咳的作用。適用於氣痰證患者伴有咳嗽、痰多、咽喉不利等症狀。
氣痰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1.保持肺部清潔,避免吸入過多的粉塵、煙霧等有害物質。 2.注意飲食,避免過食肥甘厚膩、生冷油膩之物。 3.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 4.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氣痰是一種常見的痰證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導致痰阻肺道,影響呼吸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氣痰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