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程伊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程伊(明代醫家)
字:宗衡
號:月溪
籍貫:新安(今安徽徽州地區)
家世:世業醫
生平與學術背景
程伊早年習舉子業,後轉而專攻醫學,深研醫理,終成一代醫家。其學術思想強調「醫者須通方義」,認為僅識藥名而不解方劑配伍之義,則易誤治。此觀點體現中醫「理法方藥」一體的核心思想,即須明辨病機、治法,方能精準組方用藥。
著作與貢獻
程伊著述豐贍,尤以《程氏醫書六種》為代表,涵蓋方劑、脈學、藥物、醫史等領域,系統性強,對後世影響深遠。
-
《釋方》四卷(1547年)
- 收錄方劑八百首,詳釋組方原理與配伍精要。
- 體現「君臣佐使」的制方原則,如分析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時,闡明其補血調血之功,源於當歸為君藥(主補血),川芎為臣藥(行氣活血),佐以白芍斂陰,使以熟地滋腎,四藥協同,共成養血調經之效。
-
《脈薈》兩卷
- 專論脈診,歸納浮、沉、遲、數等常見脈象及其臨床意義。
- 結合「三部九候」診法,強調脈象須與證候互參,如弦脈主肝鬱,若見於脅痛、口苦,則可佐證肝氣鬱結之病機。
-
《釋藥》(《釋藥集韻》)四卷
- 系統整理藥物性味歸經,如黃連苦寒入心、胃經,具清熱燥濕之效;黃芪甘溫歸脾、肺經,功擅補氣昇陽。
- 注重藥物炮製與應用差異,如生地黃清熱涼血,熟地黃則滋陰補血,反映「生熟異治」的中藥理論。
-
醫史著作(《醫林史傳》《外傳》《拾遺》)
- 收錄歷代醫家傳記與醫事軼聞,兼具史料與學術價值。
學術思想特色
程伊重視「意會方義」,其釋方不僅列舉藥物,更深入剖析方劑與病機的對應關係。例如,在解讀「補中益氣湯」時,指出其以黃芪、人參補中氣為君,佐升麻、柴胡昇舉陽氣,契合「脾虛氣陷」之病機,展現「方從法出,法隨證立」的辨證思維。
歷史評價
程伊之學融匯理論與臨床,尤其《釋方》一書,為明代方劑學重要文獻,對啟蒙醫者理解方藥關係具有深遠意義。其著作亦反映新安醫派「重經典、尚臨證」的學風,於中醫藥發展史上佔一席之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