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味陰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氣味陰陽
氣味陰陽是中藥學重要理論概念,用以闡明藥物四氣、五味及作用趨向的陰陽屬性分類。此理論源自《黃帝內經》,為中醫藥性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,對臨床用藥配伍具有指導意義。
四氣的陰陽屬性
四氣指藥物的寒、熱、溫、涼四種藥性,又稱「四性」。其陰陽劃分如下:
- 陽性藥氣:溫、熱——具有溫煦、興奮、推動作用,如附子、乾薑
- 陰性藥氣:寒、涼——具有清涼、抑制、沉降作用,如黃連、石膏
其中,溫熱屬陽,但溫為陽中之次,熱為陽中之主;寒涼屬陰,涼為陰中之次,寒為陰中之主。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云:「寒者熱之,熱者寒之」,即體現四氣陰陽的治療應用原則。
五味的陰陽屬性
五味指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五種藥味(後世增補「淡味」),其陰陽分類依據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:
- 陽性藥味:
- 辛味:能散、能行,如麻黃、桂枝
- 甘味:能補、能和,如人參、甘草
- 淡味:能滲、能利,如茯苓、薏苡仁
- 陰性藥味:
- 酸味:能收、能澀,如烏梅、五味子
- 苦味:能瀉、能燥,如黃芩、大黃
- 咸味:能下、能軟,如芒硝、牡蠣
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指出:「辛甘發散為陽,酸苦湧泄為陰」,說明五味陰陽與藥效趨向的關聯性。
升降浮沉的陰陽屬性
藥物作用趨向的陰陽屬性:
- 陽性趨向:升、浮——主上行向外,如升麻、柴胡能升舉陽氣,薄荷、菊花能發散表邪
- 陰性趨向:沉、降——主下行向內,如代赭石降逆,大黃瀉下
此理論與天地陰陽相應,《素問·六微旨大論》言:「升降出入,無器不有」,藥物趨向的陰陽特性正對應人體氣機運動規律。
氣味陰陽的綜合運用
臨床用藥需綜合氣、味、趨向的陰陽屬性。例如:
- 生薑:辛溫(陽性氣味)配合升浮(陽性趨向),故能發散風寒
- 黃連:苦寒(陰性氣味)配合沉降(陰性趨向),故能清熱燥濕
《本草綱目》強調:「氣味相兼,陰陽相配」,說明藥物的陰陽屬性需整體考量,方能發揮協同效應。此理論體系貫穿中藥配伍原則,如「寒熱並用」「升降相因」等治法,皆以氣味陰陽為理論基礎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