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陷泄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氣陷泄瀉,病證名。因中氣虧損,氣虛下陷所致泄瀉。證見食後即瀉,完谷不化,食減,消瘦,困倦,脫肛,自汗等。
《醫略六書.雜病證治》治氣陷泄瀉,用補中益氣湯加羌、防。久瀉脫肛,補中益氣湯加粟殼、烏梅、五味、肉果。若大瀉氣脫,口眼俱閉,呼吸欲絕,急灸氣海穴,進大劑參附溫補。
氣陷泄瀉是指由於中氣虧損,氣虛下陷所致的泄瀉。中氣包括脾胃之氣,脾胃為後天之本,主運化水谷,脾胃功能正常,才能正常地消化吸收食物,將水谷精微轉化為氣血,供給全身各個組織器官的需要。如果脾胃功能虛弱,運化失常,就會出現食後即瀉、完谷不化、食減、消瘦、困倦、脫肛、自汗等症狀。
氣陷泄瀉的治療,以補中益氣為主。補中益氣湯由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升麻、柴胡、陳皮組成,具有補中益氣、升陽舉陷的作用。臨床上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,在補中益氣湯中加減其他藥物。如果患者有脫肛的症狀,可以加用粟殼、烏梅、五味、肉果等收斂固澀之品。如果患者大瀉氣脫,口眼俱閉,呼吸欲絕,可以急灸氣海穴,並進大劑參附溫補。
氣陷泄瀉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飲食調養,做到飲食有節,不暴飲暴食,不吃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平時要注意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如果出現了氣陷泄瀉的症狀,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