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瀉,又稱氣泄。是指由於氣機鬱滯及七情過極所致的泄瀉。

《證治要訣.大小腑門》中說:「氣瀉,每見腸鳴,氣走胸膈,痞悶腹急而痛,瀉則腹下須臾又急,亦有腹急氣塞而不通等證。」

氣瀉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、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,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水谷不化,形成宿便,宿便內的毒素刺激腸道,引起腸道蠕動加快,出現腹瀉

2、情志不遂,七情過極,導致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,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,出現腹瀉。

3、外感六淫,如風寒、暑濕等邪氣侵襲人體,導致脾胃受損,出現腹瀉。

氣瀉的症狀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、腹瀉,大便稀薄,色黃,量多,多為急性發作,伴有腹痛、腹脹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
2、腸鳴,腸道蠕動加快,可聽到腸鳴音。

3、氣走胸膈,氣機不暢,可出現胸悶、氣短、心悸等症狀。

4、痞悶腹急而痛,腹部脹滿,按之不舒,疼痛難忍。

5、腹急氣塞而不通,腹部脹滿,疼痛難忍,排便不暢。

氣瀉的治療,以行氣和中為主,可用大七香丸、解肝煎、痛瀉要方、排氣飲、五膈寬中散、震靈丹等方。

氣瀉的預防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、飲食宜清淡,少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。

2、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3、注意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
4、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接觸傳染源。

5、如有腹瀉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