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心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氣心痛

證名。指因氣機鬱滯或七情過極所致之心痛證候。其特徵為心胸隱隱悶痛,或見結滯感,胸膈氣機不暢,牽引不適,噯氣後稍覺舒緩;甚則疼痛放射至脅肋,伴隨嘔逆惡心,欲吐不得,坐臥難安,甚或煩躁奔走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氣機鬱滯:情志不遂、憂思惱怒,導致肝氣鬱結,橫逆犯胃,上衝心胸,阻滯經絡而發痛。
  2. 七情過極:悲恐驚悸等情志過激,擾亂氣血運行,心脈失養,氣血瘀阻而痛。
  3. 中氣虛弱:脾胃氣虛,運化無力,氣滯痰凝,壅塞胸陽,引發悶痛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心胸隱痛或脹痛,胸悶如窒,噯氣、太息後稍舒。
  • 兼症:脅肋脹滿、嘔惡、煩躁不安;嚴重者可見面色青黯、呼吸急促。
  • 脈象:氣鬱者脈多沉伏、弦或結;中虛者脈大而無力,或見細弱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氣鬱實證

    • 證候:胸膈脹痛攻衝,脈沉弦或伏,情志誘發。
    • 治法:疏肝降氣,開鬱止痛。
    • 方藥沉香降氣散(《張氏醫通》),以沉香、香附、砂仁等理氣降逆。
  2. 中氣虛滯

    • 證候:按壓痛減,倦怠乏力,脈虛大。
    • 治法:健脾益氣,溫中化痰。
    • 方藥二陳湯加炮薑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,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佐炮薑溫運中焦。
  3. 久病氣耗

    • 證候:長期服疏泄藥後氣虛,脈數無力。
    • 治法:補氣健脾,佐以溫陽。
    • 方藥六君子湯加炮薑(《醫學正傳》),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配伍陳皮、半夏,加炮薑振奮脾陽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氣鬱者痛勢劇烈,與情緒相關;中虛者痛勢綿綿,喜溫喜按。
  • 需與血瘀心痛(刺痛固定、舌紫黯)、痰濁心痛(胸悶如裹、苔膩)鑑別。

此證屬中醫「胸痹」「心痛」範疇,與現代醫學「功能性胸痛」「胃心症候群」部分表現相類,然治療當以調氣為先,重在疏解鬱滯、補益中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