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虛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虛喘,病證名。肺氣或元氣不足所致的氣喘。見《證治匯補》卷五。又名氣虛喘逆。或因本元素虛,或大病大勞後失於調養,或過服克削之劑,元氣大傷,而致氣虛喘逆。證見身倦懶怯,言語輕微,久久漸見氣不接續,喝喝喘急。《景岳全書.雜病謨》:「氣虛之喘十居七八,但察其外無風邪,內無實熱而喘者,即皆虛喘之證。如脾肺氣虛,上焦微熱微渴而作喘者,宜生脈散;如氣虛而無熱者,用獨參湯;若火燥肺金,上焦熱甚,煩渴多汗,宜人參白虎湯。」

氣虛喘的症狀包括:

  • 身體疲倦,四肢無力
  • 說話聲音低微,氣短
  • 久坐久站後,會出現氣喘吁吁的症狀
  • 嚴重時,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、胸悶、心悸等症狀

氣虛喘的治療方法包括:

  • 補充氣血,可以使用人參、黃芪、白朮等中藥材
  • 調理脾胃,可以使用山藥、白扁豆、茯苓等中藥材
  • 宣肺止喘,可以使用杏仁、桑葉、枇杷葉等中藥材

氣虛喘的患者平時要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飲食要清淡,少吃油膩、辛辣、刺激的食物。如果症狀嚴重,應及時就醫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