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虛耳聾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氣虛耳聾,又稱為氣虛耳鳴,是指因氣虛所致的耳聾。《醫學準繩六要》中記載:「氣虛耳聾,右脈大而無力,或濡而細,證兼倦怠,口中無味等內傷證者,屬氣虛」。氣虛耳聾多由年老、體弱、病後、勞碌等因素所致。
氣虛耳聾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耳聾、耳鳴、倦怠、口中無味等。耳聾多為逐漸加重,聽力下降,重者可完全聽不到聲音。耳鳴多為持續性,高低不等,如蟬鳴、雷鳴等。倦怠多表現為四肢無力、精神不振、易疲勞。口中無味多表現為食欲不振、口淡不渴。
氣虛耳聾的治療應以補益中氣為主。常用方劑有補中益氣湯、六君子湯等。補中益氣湯由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升麻、柴胡組成。六君子湯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半夏組成。
氣虛耳聾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注意飲食營養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的食物。
-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- 戒煙戒酒,避免菸酒對耳朵的損害。
- 定期進行耳部檢查,早發現早治療。
氣虛耳聾是一種常見的耳科疾病,如果發現有耳聾、耳鳴等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