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虛滑胎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氣虛滑胎
病證名,屬滑胎證型之一。主要因母體素稟氣血不足,或脾胃虛弱,孕後氣血聚以養胎,導致中焦化源匱乏,中氣下陷,衝任失固,無力載胎,因而屢孕屢墮,甚或每逢特定孕期即發胎漏、小產。
病因病機
此證多緣於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失養,勞倦傷脾,致脾氣虛弱。脾為氣血生化之源,主統血攝胎;氣虛則衝任不固,胎失所繫,如《婦科玉尺》所言:「氣虛則提攝不固,血虛則灌溉不周。」此外,肺氣虛弱亦可能影響宗氣生成,間接削弱胎元之維繫。
臨床表現
常見妊娠期腰骶酸墜、小腹隱痛綿綿,胎動不安伴下墜感,或陰道少量出血、色淡質稀。全身症狀可見面色㿠白、神疲倦怠、語聲低微、心悸短氣、納差便溏,舌淡胖有齒痕,脈沉滑無力。
治法與方藥
以益氣昇陽、固衝安胎為大法,主方選舉元煎(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炙甘草、升麻)。本方重用人參、黃耆大補元氣,白朮健脾以助化源,佐升麻昇提下陷之氣。若兼見:
- 腰酸痛甚:加杜仲、桑寄生、續斷補腎強腰,取「脾腎同治」之義;
- 陰道下血:加阿膠、艾葉炭、仙鶴草養血止血,佐菟絲子固衝任;
- 納呆腹脹:酌加砂仁、陳皮理氣醒脾,防滋膩礙胃。
證候鑑別
需與腎虛滑胎相區別:後者以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為主症,無明顯氣短乏力,治宜補腎固衝,方用壽胎丸加減。若氣虛兼見血瘀(如舌黯有瘀點),則需益氣活血,慎用桃仁、紅花,可選加丹參、益母草炭等化瘀安胎之品。
相關理論延伸
《景岳全書》強調:「凡胎熱者血易動,血動者胎不安。」然氣虛滑胎屬「虛動」,與血熱動血之「實動」病機迥異。另《傅青主女科》提出「帶脈無力,則胞胎不牢」,故臨證可佐以束帶脈之藥,如芡實、金櫻子等,以增強固胎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