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虛咳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氣虛咳嗽

定義與病因
氣虛咳嗽為中醫病證名,指因氣虛所致的咳嗽症狀。此證多因勞役過度,損傷肺氣;或飲食不節、勞倦內傷,導致脾胃中氣虛弱,土不生金(脾虛無法滋養肺臟),肺脾兩虛而發病。氣虛咳嗽屬內傷咳嗽範疇,與外感咳嗽有別,其病程較長,症狀多見虛象。
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面色萎黃,形體消瘦,氣息短促,精神不振,語聲低微。咳嗽聲弱,痰多清稀,色白質薄,易咳出但反覆發作。伴隨食慾減退,肢體乏力,動則氣喘,舌淡苔白,脈象細弱或虛大無力。

病機分析

  1. 肺氣虛弱:肺主氣司呼吸,肺氣不足則宣降失常,氣逆而咳。
  2. 脾虛失運:脾為後天之本,脾虛則水穀精微不化,聚濕成痰,上貯於肺,故痰多清稀。
  3. 宗氣不足:胸中宗氣虧虛,難以推動呼吸,故見氣短聲低。

治療原則
以「健脾益氣、補肺止咳」為主,佐以化痰。根據氣虛偏重肺、脾或整體差異,選方用藥如下:

  1. 四君子湯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

    • 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。
    • 適用:脾胃氣虛基礎方,補氣健脾以助肺氣。
  2. 參术膏(《證治準繩》)

    • 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蜂蜜。
    • 適用:脾虛甚者,強化補中益氣之效。
  3. 補中益氣湯(《脾胃論》)

    • 組成: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、甘草。
    • 適用:中氣下陷兼咳嗽,升提陽氣以益肺。
  4. 瓊玉膏(《洪氏集驗方》)

    • 組成:人參、生地黃、茯苓、白蜜。
    • 適用:肺陰兼氣虛,乾咳少痰伴氣短者。
  5. 生脈散(《醫學啟源》)

    • 組成:人參、麥冬、五味子。
    • 適用:氣陰兩虛,咳喘自汗,脈虛無力。

加減用藥

  • 痰多者:加陳皮、半夏(如六君子湯)。
  • 久咳不止:加訶子、烏梅收斂肺氣。
  • 兼陽虛畏寒:加乾薑、細辛溫肺化飲。

相關概念辨析

  • 與陰虛咳嗽之別:陰虛咳嗽痰少質黏,伴顴紅盜汗;氣虛咳嗽痰清稀,伴乏力氣短。
  • 與痰濕咳嗽之別:痰濕咳嗽痰多黏膩,胸悶脘痞,苔膩脈滑;氣虛咳嗽痰稀色白,虛象明顯。

此證調理需注重緩補,避免過用辛散或苦寒之品,以防進一步耗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