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虛勞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虛勞復,病證名。溫病瘥後餘邪未盡,正氣大虛,因勞而複發。見《重訂廣溫熱論.溫熱復症療法》。證見發熱,兼微惡寒,四肢倦怠,無氣以動,脈虛右大,舌潤無胎。治宜補中益氣湯甘溫補之,升、柴蜜炙。如兼汗多惡寒,用歸芪建中湯。若正氣雖虛,而餘熱未清,其人虛羸少氣,氣逆欲嘔者,竹葉石膏湯加薑汁主之,或陳氏六神湯加銀柴胡、地骨皮。

氣虛勞復,是指溫病瘥後,餘邪未盡,正氣大虛,因勞而複發的病證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,兼微惡寒,四肢倦怠,無氣以動,脈虛右大,舌潤無胎。治療上宜以補中益氣湯甘溫補之,升、柴蜜炙。如兼汗多惡寒,用歸芪建中湯。若正氣雖虛,而餘熱未清,其人虛羸少氣,氣逆欲嘔者,竹葉石膏湯加薑汁主之,或陳氏六神湯加銀柴胡、地骨皮。

氣虛勞復的病因病機,主要是由於溫病瘥後,餘邪未盡,正氣大虛,因勞而複發所致。其發病機理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正氣大虛:溫病瘥後,正氣尚未恢復,正氣虛弱,抗邪能力下降。
  2. 餘邪未盡:溫病瘥後,餘邪未盡,邪氣留戀體內,伺機作祟。
  3. 因勞而複發:由於勞累過度,耗傷正氣,加重了正氣虛弱的程度,從而導致病情復發。

氣虛勞復的臨床表現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發熱:發熱是氣虛勞復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。其發熱多為低熱,兼有微惡寒。
  2. 四肢倦怠:四肢倦怠是氣虛勞復的另一個主要臨床表現。由於正氣虛弱,氣血不足,四肢肌肉失去濡養,從而導致四肢倦怠。
  3. 無氣以動:無氣以動是氣虛勞復的又一個主要臨床表現。由於正氣虛弱,氣血不足,不能推動血液運行,從而導致四肢無力,無氣以動。
  4. 脈虛右大:脈虛右大是氣虛勞復的一個重要診斷依據。由於正氣虛弱,氣血不足,脈象必然虛弱。而由於邪氣留戀體內,正氣虛弱,氣血不足,所以脈象又多見右大。
  5. 舌潤無胎:舌潤無胎是氣虛勞復的另一個重要診斷依據。由於正氣虛弱,氣血不足,舌質必然淡白,而由於邪氣留戀體內,正氣虛弱,氣血不足,所以舌苔又多見薄白。

氣虛勞復的治療,以補中益氣湯為主。補中益氣湯由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升麻、柴胡組成。黃芪補氣固表,人參大補元氣,白朮健脾益氣,甘草調和諸藥,升麻升舉陽氣,柴胡疏肝解鬱。本方具有補中益氣、升陽舉陷、固表止汗的功效。適用於氣虛勞復、自汗、盜汗、四肢倦怠、無氣以動等症。

氣虛勞復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2. 飲食清淡,營養均衡。
  3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  4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  5. 定期體檢,及早發現疾病。

氣虛勞復是一種常見的病證,其發病原因複雜,臨床表現多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