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虛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氣虛熱,病證名。
1.脾胃氣虛或脾肺氣虛而致的虛熱。多因飲食勞倦,內傷脾胃,以致氣虛火旺,虛熱內生。見《雜病源流犀燭.虛損癆瘵源流》:「有氣虛熱,必兼少氣自汗,體倦心煩。」治宜甘溫除熱,用補中益氣湯等方。
2.暑濕傷氣而致的發熱。《素問.刺志論》:「氣虛身熱,得之傷暑。」伴見四肢困倦,精神疲乏,心煩氣促,口渴,自汗,小便黃,脈虛等證。治用東垣清暑益氣湯。若暑熱之邪耗氣傷津,證見身熱脈虛,汗多,煩渴較甚,治以清暑熱,益氣生津,用王氏清暑益氣湯等方。
氣虛熱是指由於脾胃氣虛或脾肺氣虛,導致虛熱內生所引起的病證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、口渴、自汗、心煩、少氣、倦怠等。
氣虛熱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1.飲食勞倦:飲食不節,勞累過度,會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氣虛,從而引起氣虛熱。 2.久病體虛:久病體虛,會導致脾胃氣虛,從而引起氣虛熱。 3.外感暑濕:暑濕之邪侵襲人體,會傷及脾胃,導致脾胃氣虛,從而引起氣虛熱。
氣虛熱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1.補中益氣湯:補中益氣湯由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、生薑、大棗等組成,具有補中益氣、升陽舉陷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氣虛熱證。 2.清暑益氣湯:清暑益氣湯由黃連、黃芩、知母、天花粉、生石膏、白朮、甘草、大棗等組成,具有清暑益氣、生津止渴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暑濕傷氣所致的氣虛熱證。 3.王氏清暑益氣湯:王氏清暑益氣湯由黃連、黃芩、知母、天花粉、生石膏、白朮、甘草、大棗、鮮荷葉、鮮竹葉等組成,具有清暑益氣、生津止渴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暑熱之邪耗氣傷津所致的氣虛熱證。
氣虛熱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1.飲食有節,勞逸適度,避免過度疲勞。 2.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 3.夏季注意防暑降溫,避免暑濕之邪侵襲。 4.平時可以多吃一些具有補氣益氣作用的食物,如山藥、大棗、黃芪等。
氣虛熱是一種常見的病證,如果出現了相關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