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虛眩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虛眩暈,又稱氣虛內風,是指由於元氣不足,不能上榮於腦,以致清陽不升,頭目眩暈的病證。多由久病、勞累、失血、大汗、久瀉等所致。

臨床表現主要有:頭目眩暈,視物不清,耳鳴耳聾,精神疲倦,少氣懶言,面色蒼白,心悸氣短,四肢無力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長。

治療宜以益氣為主,可選用補中益氣湯、人參養榮湯、六君子湯等。

氣虛眩暈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,注意飲食調養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的食物,如瘦肉、魚、蛋、奶、豆製品等。

氣虛眩暈的中醫古籍記載如下:

《症因脈治.內傷眩暈》:「氣虛眩暈,面色白,身無熱,神識清爽,言語輕微,二便清利,時或虛陽上浮,頭面得火,眩暈不止。因勞倦傷脾,清陽下陷所致。」

《醫宗金鑒.外科心法要訣》:「氣虛眩暈,頭目昏眩,耳鳴耳聾,精神疲倦,少氣懶言,面色蒼白,心悸氣短,四肢無力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長。」

中醫學大辭典》:「氣虛眩暈,又稱氣虛內風。是指由於元氣不足,不能上榮於腦,以致清陽不升,頭目眩暈的病證。多由久病、勞累、失血、大汗、久瀉等所致。臨床表現主要有:頭目眩暈,視物不清,耳鳴耳聾,精神疲倦,少氣懶言,面色蒼白,心悸氣短,四肢無力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長。治療宜以益氣為主,可選用補中益氣湯、人參養榮湯、六君子湯等。預防,主要是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,注意飲食調養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的食物,如瘦肉、魚、蛋、奶、豆製品等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