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虛自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虛自汗,病證名。見《紅爐點雪》。由氣虛衛不固表所致自汗出。症見自汗惡風,汗出常冷,疲乏無力,脈微而緩或虛大。治宜益氣固表,用玉屏風散、補中益氣湯等方。

氣虛自汗,是指由於氣虛衛外不固,津液外泄所致的自汗。多見於老年人、體弱多病者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自汗不止,汗出清稀,易感風寒,畏寒肢冷,疲乏無力,面色蒼白,神疲乏力,脈虛弱無力。

氣虛自汗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先天不足:由於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失養,導致氣虛,衛外不固,而出現自汗。
  2. 久病體虛:由於長期患病,或久病不愈,導致氣虛,衛外不固,而出現自汗。
  3. 勞累過度:由於勞累過度,或過度操勞,導致氣虛,衛外不固,而出現自汗。
  4. 飲食不當:由於飲食不當,或暴飲暴食,導致脾胃受損,氣虛,衛外不固,而出現自汗。
  5. 情志不遂:由於情志不遂,或精神過度緊張,導致肝氣鬱結,氣虛,衛外不固,而出現自汗。

氣虛自汗的治療,以益氣固表為主。常用方藥有玉屏風散、補中益氣湯、參芪白朮散等。

玉屏風散由黃芪、白朮、防風組成。黃芪補氣固表,白朮健脾益氣,防風祛風解表。本方具有益氣固表、祛風解表的功效,適用於氣虛自汗、易感風寒者。

補中益氣湯由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組成。黃芪補氣固表,人參大補元氣,白朮健脾益氣,甘草調和諸藥。本方具有大補元氣、益氣固表的功效,適用於氣虛自汗、疲乏無力、面色蒼白者。

參芪白朮散由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組成。黃芪補氣固表,人參大補元氣,白朮健脾益氣,甘草調和諸藥。本方具有大補元氣、益氣固表的功效,適用於氣虛自汗、疲乏無力、面色蒼白者。

氣虛自汗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2.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飲食清淡,避免暴飲暴食。
  4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志不遂。
  5. 堅持鍛鍊,增強體質。

氣虛自汗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自汗不止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