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程文囿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程文囿(清代醫學家)

生平與學術背景

程文囿(1736-1820年),字觀泉,號杏軒,安徽歙縣人,清代著名醫學家。程氏少時攻讀儒學,後轉而專攻醫術,精研歷代醫籍。其學術活動主要集中於乾隆、嘉慶年間(1736-1820年),屬清代中醫發展鼎盛時期。

程氏治學嚴謹,深諳《黃帝內經》等經典醫著,並廣泛涉獵歷代醫家著作。其學術特點在於能融會貫通各家學說,尤其擅長辨證論治,對複雜病證的辨析有獨到見解。

主要著作

《醫述》十六卷(1826年刊行)

此書為程文囿畢生心血之作,歷時數十年編纂而成。全書輯錄自《內經》以下至清代中期三百餘種醫籍精華,兼採經史子集中與醫學相關內容,系統整理中醫學理論與臨床經驗。

《醫述》按中醫傳統分類編排,內容涵蓋:

  • 基礎理論: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、病因病機等
  • 診斷學:四診合參、辨證要點
  • 治療學:治則治法、方劑配伍
  • 臨床各科:內科、婦科、兒科等常見病證

此書最大價值在於保存了大量珍貴的中醫文獻資料,許多今日已佚的醫籍內容賴此得以流傳。

《程杏軒醫案》(又名《杏軒醫案》)三集(1829年刊行)

此書為程氏臨床經驗的結晶,記錄其治療疑難病證的典型案例。全書特色包括:

  1. 辨證精詳:對真寒假熱、實證類虛、陰極似陽等複雜證候辨析透徹,體現中醫"治病求本"的思想。
  2. 治法靈活:根據病機變化靈活運用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溫、清、消、補八法,展現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。
  3. 用藥特色

    • 善用經方加減,如對仲景方的靈活化裁
    • 注重藥物配伍,體現"君臣佐使"的組方原則
    • 根據證候變化及時調整用藥,體現中醫"隨證治之"的特點

書中案例多為病程纏綿、病情複雜的疑難病症,對後世醫家處理類似病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。

學術貢獻與影響

  1. 文獻整理:通過《醫述》系統整理中醫典籍,為後世研究中醫文獻提供重要參考。

  2. 辨證思維:對複雜病證的辨識方法,豐富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。
  3. 臨床經驗:其醫案記錄詳實,治法多變,為中醫臨床實踐提供寶貴範例。
  4. 學術傳承:培養了倪榜、許樸等弟子,延續其學術思想。

程文囿的學術成就體現了清代中醫"尊經而不泥古,創新而不離宗"的學術特點,其著作至今仍是研究中醫學理論與臨床的重要文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