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血俱虛頭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血俱虛頭痛,病證名。氣虛、血虛證候並見的頭痛。見《蘭室秘藏.頭痛》。《脈因證治.諸頭痛有六證》:「氣虛,因下部氣虛,上攻,溫溫而痛者,異乎邪毒所攻。」《張氏醫通.頭痛》:「因血虛而痛者,痛連魚尾,善驚惕,其脈芤或沉數。」氣血俱虛頭痛,則血虛、氣虛二證並見。治以調中益氣湯加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。

氣血俱虛頭痛,是指由於氣血兩虛所導致的頭痛。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,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,兩者相互依存,相互資生。氣血充足,則人體臟腑功能正常,頭腦清晰,頭痛不易發生。若因某些原因導致氣血兩虛,則會出現頭痛等症狀。

氣血俱虛頭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頭痛、頭暈、乏力、面色蒼白、心悸、失眠、健忘等。頭痛多為脹痛、沉重感,可伴有頭部發麻、耳鳴、視物模糊等症狀。

氣血俱虛頭痛的治療,以補益氣血為主。常用方劑有調中益氣湯、四物湯、補陽還五湯等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治療方法。

氣血俱虛頭痛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1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
2、飲食要清淡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的食物。

3、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
4、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5、定期體檢,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。

氣血俱虛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