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血虛弱痛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氣血虛弱痛經
病證名,屬痛經證型之一。此證多因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脾胃虛弱,運化失司,氣血生化乏源;亦有因大病久病、失血過多,或勞倦過度,耗傷氣血,致衝任虧虛,經行時血海空虛,胞脈失養,不榮則痛。
病因病機:
- 脾胃虛弱:脾胃為後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。若脾胃素虛,水穀精微不得充分運化,氣血生成不足,經期血海溢瀉後,氣血更虛,衝任失於濡養,遂發隱痛。
- 久病耗傷:慢性疾病或失血過多,長期消耗氣血,致精血虧虛,經行時胞宮氣血驟虛,脈絡失充,故而作痛。
- 肝血不足:肝主藏血,若肝血虧虛,血海不盈,經行後血海空虛,肝失所養,疏泄失常,氣機鬱滯,虛中夾滯而痛。
臨床表現:
- 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,喜揉按,或覺空墜不適。
- 月經量少,色淡質稀,經行不暢,或淋漓難淨。
- 伴面色蒼白或萎黃,唇甲色淡,頭暈心悸,神疲乏力,語聲低微。
- 舌質淡嫩,苔薄白,脈細弱或沉細無力。
治法:以益氣養血、調經止痛為主,佐以健脾和胃,滋養衝任。
常用方劑:
- 聖愈湯(《醫宗金鑒》):由人參、黃耆、熟地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組成,功擅益氣補血,適用於氣血兩虛之痛經,尤重氣虛者。
- 十全大補湯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:在八珍湯基礎上加黃耆、肉桂,溫補氣血之力更強,適合氣血虛弱兼陽氣不足者。
- 歸脾湯(《濟生方》):側重健脾養心、益氣生血,適用於心脾兩虛,伴失眠怔忡者。
民間簡方:
- 紅糖、生薑等量,蒸熟後每服一匙,溫中補血,緩解虛寒隱痛。
辨證加減:
- 若兼腎陽不足,腰膝酸冷,可加杜仲、續斷、菟絲子溫補腎陽。
- 血虛甚者,酌加阿膠、枸杞、制首烏以滋養精血。
- 氣虛下陷,小腹空墜明顯者,加升麻、柴胡以升舉陽氣。
此證以虛為本,治療當以補益為主,佐以輕疏,不可過用辛香耗氣或攻逐之品,以免更傷氣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