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翳,病名。多由肝經風熱或濕熱,鬱久傷陰,瘀血凝滯所致。《目經大成》卷二:「此症目赤痛、眵淚都可。但青睛(即黑睛)如濁煙籠罩,色澤欲死。甚者若混鏡呵氣,不能照人面目,以側面視之,始隱隱微見金井(即瞳神)。……究其病源,乃熱症寒藥,交傷脂膜,而又靳惜藥餌,神勞歲久,不為將息而致。分明是外障,而風輪光滑,無障可去,故曰氣翳。」類似今之角膜實質炎。

內治:肝經風熱者,宜祛風清熱,平肝退翳,用地黃散加減;熱甚血瘀者,宜清熱瀉火,活血祛瘀,用龍膽瀉肝湯加活血化瘀之品;陰虛濕熱者,宜養陰清熱除濕,用甘露飲重加土茯苓。

外治:以退障為主,可點磨障靈光膏。

氣翳,是一種眼科疾病。多由肝經風熱或濕熱,鬱久傷陰,瘀血凝滯所致。主要症狀是眼部發紅、疼痛、流淚,並且黑睛(即黑眼球)會出現渾濁的煙霧狀,看東西時會模糊不清。嚴重時,患者甚至會看不到東西。

氣翳的治療方法,主要分為內治和外治。內治主要是通過服用中藥,來祛風清熱、平肝退翳。外治則是通過點眼藥水或塗抹藥膏,來退散黑睛上的煙霧狀物質。

氣翳的預防方法,主要是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。平時要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,也不要熬夜。另外,還要注意眼睛的衛生,不要用髒手揉眼睛。如果出現了眼部不適的症狀,要及時去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