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鬱吐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鬱吐血,中醫病證名。氣機鬱滯所致吐血。證見惡風寒,面色晦滯,口苦口酸,噁心喜嘔,脈澀。治以舒鬱為主,宜逍遙散加丹皮、茱萸、黃連、梔子之屬。血止後,繼用六味丸滋陰。

《醫宗金鑒·吐血》:“氣鬱吐血,由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,血行不利,而致吐血。其證見惡風寒,面色晦滯,口苦口酸,噁心喜嘔,脈澀。治以舒鬱為主,宜逍遙散加丹皮、茱萸、黃連、梔子之屬。血止後,繼用六味丸滋陰。”

氣鬱吐血的病因病機,是由於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,血行不利,而致吐血。肝主疏泄,主藏血,肝氣鬱結,則疏泄不利,氣機不暢,血行不利,而致吐血。

氣鬱吐血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惡風寒,面色晦滯,口苦口酸,噁心喜嘔,脈澀。惡風寒,是由於肝氣鬱結,外邪乘虛而入,而致惡風寒。面色晦滯,是由於氣機不暢,血行不利,而致面色晦滯。口苦口酸,是由於肝氣鬱結,肝失疏泄,膽汁上逆,而致口苦口酸。噁心喜嘔,是由於氣機不暢,胃失和降,而致噁心喜嘔。脈澀,是由於氣機不暢,血行不利,而致脈澀。

氣鬱吐血的治療,以舒鬱為主,宜逍遙散加丹皮、茱萸、黃連、梔子之屬。逍遙散,出自《醫林改錯》,由柴胡、白芍、當歸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薄荷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本方具有疏肝解鬱、養血和營的功效,適用於肝鬱氣滯、血行不暢所致的胸脅脹痛、頭暈目眩、食欲不振、月經不調、失眠多夢等症。丹皮、茱萸、黃連、梔子,均具有疏肝解鬱、清熱涼血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氣鬱吐血。

氣鬱吐血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2. 注意飲食調理,避免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3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4.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
氣鬱吐血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