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氣月
在中醫理論中,「氣月」為運氣學說之專有名詞,首見於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。其意指一年之中,由「初之氣」至「終之氣」共六氣所分主之月份,為五運六氣理論中時間劃分的重要概念。
五運六氣與氣月之關係
五運六氣學說以天干地支為基礎,結合陰陽五行,推演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之關聯。一年分為六氣,每氣主司四個節氣,約六十日有餘,對應特定月份:
- 初之氣:主大寒至春分前(約農曆十二月至二月),屬厥陰風木當令,氣候始溫,風氣漸盛。
- 二之氣:主春分至小滿前(約二月至四月),少陰君火主令,溫熱之氣升發。
- 三之氣:主小滿至大暑前(約四月至六月),少陽相火司天,暑氣漸熾。
- 四之氣:主大暑至秋分前(約六月至八月),太陰濕土當權,濕熱交蒸。
- 五之氣:主秋分至小雪前(約八月至十月),陽明燥金主事,涼燥之氣盛行。
- 終之氣:主小雪至大寒前(約十月至十二月),太陽寒水統領,嚴寒之氣凜冽。
氣月之臨床意義
氣月劃分不僅反映自然氣候規律,亦與人體臟腑氣血相應。如《內經》強調「天人相應」,各氣當令時,外邪易襲相關經絡,如初之氣多肝病,終之氣多腎病。醫者需據氣月特性,預判疾病趨勢,調整治則,如風木當令宜柔肝,濕土主時當健脾。
氣月與干支甲子
六氣之分配更需結合當年干支,如甲己之年土運統之,子午之年少陰君火司天,氣月所主氣候與病機亦隨之變化。此為運氣學說中「客主加臨」之深意,須通盤考量方能精準應用。
綜言之,氣月為中醫時間醫學之核心框架,透過解析六氣輪轉,揭示自然與人體動態平衡之理,為辨證論治提供宏觀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