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暈是中醫學中使用的一個病證名,指的是因為氣鬱痰逆所導致的眩暈症狀。東醫寶鑒的《外形篇》中提到,氣暈是因為七情過傷,致使氣鬱生涎,痰涎迷塞心竅而引起眩暈。其主要症狀包括眩暈、眉棱骨痛、眼睛無法完全睜開。在治療上,常使用玉液湯、補虛飲等方劑。

氣暈的病機是由於氣鬱生痰,痰涎迷塞心竅所引起的。氣鬱生痰是指由於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滯不舒,陰濕化生痰。痰涎迷塞心竅則指痰涎阻塞心竅,影響心神,進而導致眩暈。

氣暈的臨床表現主要以眩暈、眉棱骨痛和眼睛無法完全睜開為特徵。眩暈形容頭部感到昏沉,眼前可能出現黑暗或旋轉的現象,並且在站立時感到不穩定,有倒地的感覺。眉棱骨痛指的是眼眶周圍的骨骼區域出現的疼痛感。眼睛無法完全睜開則指眼瞼不能完全張開。

氣暈的治療主要是針對病機,化痰散結並開竅醒神。一些常用的方藥包括玉液湯和補虛飲。玉液湯的成分包括生地黃、熟地黃、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丹參、白朮、天麻、石菖蒲、遠志和甘草。補虛飲則由人參、黃芪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天麻、石菖蒲、遠志組成。

對於氣暈的預防,主要是保持情緒穩定,避免情志不遂。在飲食方面,要注意清淡飲食,減少油膩、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的攝入。同時,進行適量運動,增強體質也是重要的。這樣能夠減少氣暈的發生。

總結來說,氣暈是一個中醫疾病名稱,指的是因氣鬱痰逆所致的眩暈症狀。其主要症狀為眩暈、眉棱骨痛和眼睛無法完全睜開。治療上主要使用方劑如玉液湯、補虛飲來化痰散結、開竅醒神。同時,保持情緒穩定、注意飲食清淡和進行適量運動也有助於預防氣暈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