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程門雪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程門雪(1902-1972年),名振輝,號壺公,江西婺源人,為近代中醫臨床家、教育家與理論家。其學術生涯貫穿民國至新中國初期,對仲景學說與溫病理論之融合發展貢獻卓著。

師承與學術淵源

幼年師從皖南名醫汪蓮石,奠定傷寒學根基;後入孟河醫派丁甘仁門下,精研葉天士溫病學說。此雙重師承使其學術特色兼具「經方辨證」與「時方活用」之長,尤擅以六經辨證統攝衛氣營血辨證體系。

臨證特色

  • 用藥風格演變:早期承襲孟河派峻劑之風,如治濕溫證敢用大劑蒼朮、厚朴;晚年化裁為「輕靈透達」之法,仿葉氏「輕可去實」之旨,如以梔豉湯加減治上焦鬱熱。
  • 傷寒溫病匯通:提出「傷寒為體,溫病為用」論點,認為葉氏擴充仲景三陽證治,臨床常以麻杏石甘湯與桑菊飲合方治風溫犯肺。
  • 脈診精要:發展「三部分候」診法,強調寸口脈「浮中沉」九候對應三焦氣機升降,其醫案中多見「左關弦細而右寸浮數」等精微記載。

教育與著述

任上海中醫學院首任院長期間,創立「經典與臨床並重」教學體系,主張:

  1. 《傷寒論》教學需結合柯韻伯、尤在涇註解
  2. 溫病學當以《臨證指南醫案》為實訓教材
  3. 藥性教學需參照《本草思辨錄》辨用

校註著作尤重葉天士未刊醫案,揭示「絡病治法」用蟲類藥規律,如以䗪蟲配旋覆花通肝絡。自撰《程門雪醫案》載肺痿治驗,首創「清養肅降」法,用麥門冬湯去半夏加枇杷葉、冬蟲夏草為後世範式。

多藝養醫

精金石篆刻,書法得晉唐氣韻,常以「筆意入醫」,處方箋小楷見功力。詩詞有《晚學軒吟草》,其中「讀醫偶得三十韻」系統闡述「運氣當參而不泥」的臨床思維。

程氏齋號「補讀」寓意深刻,反映其「仲景書當日讀日新」的治學態度,晚年仍手批《金匱要略心典》,於痰飲篇增補「溫藥和之」十二變方,豐富了經方現代化應用的理論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