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程侖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程侖(生卒年不詳),字原仲,號星海,明代新安(今安徽徽州地區)醫家,為新安醫學流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。其學術淵源可追溯至《內經》《傷寒論》體系,並融會金元四大家學說,形成獨特臨證風格。

生平與學術傳承 程氏早年攻舉子業,因體弱多病轉而研習醫術,體現中醫"久病成醫"之傳統。其自學歷程長達七載,精研《素問》《靈樞》等經典,尤重張仲景辨證論治理論,同時參酌朱丹溪養陰學說與李東垣脾胃理論。後遊醫四方二十餘年,足跡遍及吳楚梁宋等八省,臨證經驗豐富,反映明代醫家"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"的治學特點。

著作與學術特色 現存《程原仲醫案》六卷(1621年),由門人方天衢整理刊行,收錄內科雜病、婦科、兒科等驗案,體現以下學術特點:

  1. 脈診精微:強調"七表八裏九道"脈法,重視脈象動態變化與臟腑氣機關係,常以脈決疑
  2. 用藥法度:善用輕清之品調理氣機,如枇杷葉、杏仁宣肺;茯苓、薏苡仁健脾,體現新安醫派"調補兼施"特色
  3. 傷寒辨治:未傳世之《傷寒雜證》據考證可能融合六經辨證與衛氣營血理論,其醫案中可見靈活運用白虎湯、真武湯等經方加減

臨證思維 程氏診病重視"審證求因",醫案中常見:

  • 從肝論治鬱證,創制疏肝解鬱方劑,多用香附、鬱金等藥
  • 治療溫病初期強調"透邪外出",善用銀翹散加減
  • 對虛勞證主張"脾腎雙補",常以六味地黃丸合四君子湯化裁

歷史地位 程侖醫案被收入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,其學術思想影響清代新安醫家如吳謙等。現代研究發現,其治療胸痹的活血化瘀法,與當代"氣滯血瘀"理論高度吻合,顯示其臨床思維的前瞻性。其遊醫經歷亦為研究明代醫學地域傳播的重要案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