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契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「契紹」詳解

「契紹」一詞,源自《靈樞·衛氣》,為中醫理論中描述氣機運行與經絡關聯的重要概念。「契」意指相合、契合,「紹」則有繼承、接續之意,二者合稱「契紹」,即指氣血與經脈之間相合相承、連貫通達的關係。

理論基礎

《靈樞·衛氣》提及:「知六腑之氣街者,能知解結契紹於門戶。」此處「氣街」指經氣匯聚通行的要道,「解結」為疏通鬱滯,「門戶」則喻指經絡氣血出入的關鍵部位。文中強調,掌握六腑氣街的規律,方能理解氣血如何通過「契紹」的作用,在經絡門戶間順利交接與運行。

與經絡氣血的關聯

  1. 氣血相承
    「契紹」體現氣血在經絡中流注的連續性。十二經脈氣血運行依序相接,如環無端,需依賴經脈間的「契紹」關係,確保氣血灌注無礙。例如,手太陰肺經氣血傳至手陽明大腸經,即需二者在「門戶」(如特定腧穴)處相合相續。
  2. 六腑氣街的樞紐作用
    六腑之氣街(頭、胸、腹、脛四氣街)為經氣橫向聯繫的通路。「契紹」於此處表現為縱向經脈與橫向氣街的交會,使氣血能縱橫貫通,調和表裡。如《靈樞·動輸》所述,氣街之氣「上行下行,皆通於天」,反映其樞紐功能。
  3. 解結與契紹的協同
    當經絡出現「結滯」(氣血瘀阻),需通過針刺或導引「解結」,恢復「契紹」的暢通。例如,針灸氣街相關穴位(如膻中、氣衝),可調節氣血交接,使離經之氣復歸脈中。

臨床意義

「契紹」概念深化了對氣血運行機制的理解,尤其於針灸與導引療法中:

  • 選穴依據:重視氣血交接處的腧穴(如井、滎、輸、經、合),以強化經脈間的契紹關係。
  • 治療原則:疏通氣街與門戶,如《針灸甲乙經》強調「調其陰陽,通其契紹」,以達氣血平和。

綜言之,「契紹」不僅是氣血運行的動態描述,更蘊含中醫「整體關聯」的思維,為經絡理論與臨床實踐的重要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