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掐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掐法
掐法,又稱「爪法」,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指以拇指或食指指甲垂直按壓特定穴位或部位的一種技法。其特點在於施力集中、刺激強烈,作用面積較小,能迅速通絡開竅、解痙鎮痛,屬中醫外治法中「強刺激手法」的範疇。
操作要領
掐法以指甲為施力點,通常選用拇指甲緣(如少商、人中、十宣等穴位)或食指甲緣,垂直向下按壓至皮下組織,力度需透達經絡深層,以產生明顯酸脹感為度。操作時需迅捷果斷,避免拖沓,以免損傷皮膚。古籍《幼科推拿秘書》載:「掐者,用大指甲,將病處掐之」,強調其直接、精準的特性。
作用機理
掐法依中醫經絡理論,通過刺激穴位調節氣血運行。其機理可分為二:
- 開竅醒神:重掐人中、合谷等穴,可激發陽氣、通調督脈,常用於暈厥、中暑等急症,促使神志清醒。
- 解痙鎮驚:針對小兒驚風或肌肉痙攣,掐四肢末端穴位(如十宣、老龍)能疏泄肝風、緩解拘急,如《釐正按摩要術》所言:「掐之則生痛,而氣血一止,隨以揉繼之,氣血行而經舒也。」
臨床應用
掐法多適用於實證、急症,以下為常見適應證:
- 急救:暈厥、休克時掐人中、素髎,以回陽救逆。
- 驚風抽搐:掐小天心、威靈等穴,配合其他手法平肝息風。
- 止痛:頭痛掐太陽,牙痛掐頰車,通過阻斷經氣鬱滯以緩解症狀。
與其他手法之區別
掐法與「按法」皆屬按壓類手法,然掐法專用指甲,刺激更銳利;與「揉法」相比,掐法偏瀉,揉法偏補,故臨床常掐後繼以揉法,以調和氣血。
掐法作為中醫急救與鎮痛的重要手段,其運用須基於辨證,精準取穴方能顯效。歷代醫家亦重視其與其他手法的配伍,如《小兒按摩經》強調「掐拿揉推,相須為用」,體現中醫手法相輔相成的治療智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