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掐揉五指節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掐揉五指節法
掐揉五指節法為小兒推拿手法之一,主要運用於調理小兒風痰咳嗽、口眼歪斜等症。此法出自《推拿指南》,其操作方式為以右手拇指指甲掐按五指節穴,繼而以拇指指腹揉之,男童取左手,女童取右手。
穴位定位與作用
五指節穴位於手背五指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,每手共五穴。此穴屬經外奇穴,與手三陽經、手三陰經氣血相通,具有疏通經絡、化痰止咳、醒神開竅之效。中醫理論認為,小兒臟腑嬌嫩,易受風邪痰濕侵擾,而掐揉此穴可調節氣血,宣肺祛痰,尤其適用於風痰阻絡所致之咳嗽、面癱等症。
操作要領
- 掐法:以拇指指甲垂直按壓穴位,力度由輕漸重,以得氣為度。掐法屬瀉法,能開竅醒神、鎮驚熄風。
- 揉法:掐後以拇指指腹順時針或逆時針揉動,揉法屬補法,可緩和刺激,調和氣血。掐揉結合,先瀉後補,兼具通絡與調和之效。
中醫機理
從經絡學說而言,五指節穴鄰近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,肺主氣司呼吸,大腸與肺相表裡,故刺激此穴可宣肺氣、化痰濕。此外,五指節穴亦與肝經相關,肝主風,掐揉之能平肝熄風,改善風痰上擾之症。
臨床應用
此法不僅用於風痰咳嗽,亦可用於小兒驚風、夜啼等症,因五指節穴能安神定志,調節肝肺氣機。若配合清肺經、運八卦等手法,可增強宣肺化痰之效。
附註
掐揉五指節法為傳統小兒推拿技法,其理論根基於中醫經絡臟腑學說,臨床運用時需辨證施治,根據病症虛實調整手法力度與頻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