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掐中指甲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掐中指甲法
掐中指甲法為中醫小兒推拿手法之一,主要運用於治療小兒腹瀉及驚風等症。此法最早記載於清代《保赤推拿法》及《釐正按摩要術》,屬外治手法,透過刺激特定經絡與穴位以調節臟腑功能。
操作方法
醫者以拇指指腹或指甲,輕掐患兒中指甲根部(即中衝穴所在區域)。操作時需根據病情調整力度:
- 止瀉:手法宜輕柔,如《保赤推拿法》所述「輕輕掐之」,以疏調脾胃氣機。
- 治驚風:力道稍重,如《釐正按摩要術》強調「著力掐之」,用以開竅醒神、熄風鎮驚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經絡聯繫:中指屬手厥陰心包經,其井穴「中衝」位於指甲根側。心包經與肝經同屬厥陰,掐之可平肝熄風,適用於驚風;而透過心包經與三焦經的表裡關係,間接調理脾胃功能,故能止瀉。
- 臟腑調節:中醫認為「爪為筋之餘」,指甲與肝氣相通,刺激此處可疏泄肝鬱、調和氣血。小兒「肝常有餘,脾常不足」,掐中指甲既能抑肝陽過亢以定驚,又能助脾運化以止瀉。
- 全息對應:部分學派視指甲為全身縮影,中指對應中焦脾胃,輕掐可激發經氣,調整中焦升降。
臨床應用
- 急慢驚風:重掐中指甲能通竅豁痰,適用於驚厥抽搐,尤其心肝火旺者。
- 泄瀉:輕掐可健脾滲濕,針對脾虛濕盛或傷食瀉。
此手法簡便易行,然須辨證施術,結合患兒體質與病機,方顯其效。歷代醫家將其列為小兒推拿重要技法,體現中醫「從外治內」的治療思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