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遷正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遷正位
定義
「遷正位」為中醫運氣學說之術語,指主司當令之六氣依時而至,氣候運行有序,符合節律,因而呈現相對穩定之狀態。《素問遺篇·本病論》言:「正司中位,是謂遷正位。」意指六氣各歸其位,主司當令之職,天地氣化得以協調,此為歲氣正常運轉之關鍵。
理論基礎
- 六氣與主司之位
中醫運氣學說以「司天」「在泉」及四間氣為框架,將一年分為六步,每步主司一氣(厥陰風木、少陰君火、太陰濕土、少陽相火、陽明燥金、太陽寒水)。「遷正位」強調六氣依序輪替,當令之氣準時交接,無遲滯或錯位,方能維持氣候與人體生理之平衡。 - 與「不遷正」之對應
若當令之氣未能及時到位,稱為「不遷正」,如《本病論》所述:「司天未得遷正,即氣交失序。」此狀態下,氣候易生異常(如應溫反寒),人體亦可能因氣化失調而致病,如肝木不疏、心火不宣等臟腑功能紊亂。
臨床意義
「遷正位」為歲氣平和之象,反映天人相應之理想狀態。中醫診治時,常參酌運氣理論,若逢氣候乖逆,可推測「遷正」失常,進而調整治法。例如:
- 歲火太過(少陽不遷正):相火妄動,易見熱症,治宜清泄少陽。
- 歲土不及(太陰不遷正):濕運不化,易生泄瀉,治當健脾升清。
與其他運氣概念之關聯
- 退位:舊歲司天之氣退讓,方能使新氣「遷正」,二者為因果關係。
- 剛柔失守:若遷正與退位失序,天地氣化相錯,易致疫癘,如《本病論》言:「剛柔二干,失守其位,邪鬼干人。」
總結
「遷正位」為運氣學說中評估氣候與健康之重要指標,體現中醫「天人合一」之核心思想。透過觀察六氣是否依序遷正,可預測自然與人體之變化,為傳統中醫理論體系中深具價值的診斷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