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程林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程林(生卒年不詳),字雲來,清代安徽休寧人,為新安醫派代表人物之一。其家族醫學淵源深厚,叔祖程敬通乃明末清初徽州名醫,以針藥並用聞名。程林承襲家學,兼通經史,尤精醫理,擅長考據典籍,對中醫文獻整理與理論闡發貢獻卓著。
學術背景與師承
程林曾師從喻嘉言(喻昌),深入研討《傷寒論》奧義。二人以問答形式探討六經辨證、傳變規律等議題,後輯錄為《傷寒抉疑》,並附於喻氏《尚論篇》後刊行。此書體現程林對傷寒學說的獨到見解,如對「三陰三陽開闔樞」理論的發揮,強調氣化樞機在病傳中的關鍵作用。
文獻整理成就
- 《聖濟總錄纂要》
程林於揚州獲見宋代官修方書《聖濟總錄》殘卷,鑑於原書卷帙浩繁(200卷),遂刪削重編為26卷。此纂要本保留內科、婦科、針灸等精華,尤重方劑配伍與證治對應,如摘錄「諸風門」中羚羊角湯的加減化裁法,反映其「執簡馭繁」的臨床思維。 - 《玉函經》刊刻
程林自殘籍中發掘唐末杜光庭所著《玉函經》(一名《廣成先生玉函經》),此書專論脈診,提出「七表八裏九道」脈象分類。程林重刊時加以校注,強調脈診須結合「望色察神」,體現新安醫學重視診法合參的特色。
傷寒金匱研究
- 《金匱要略直解》
以「以經解經」之法註解《金匱》,引《內經》《難經》闡發雜病病機。如釋「胸痹心痛」條時,結合《靈樞·五味》論述「宗氣虛陷」致病的機轉,凸顯氣血理論在辨治中的應用。 - 《傷寒論集》
彙集歷代註家之說,並附己見。書中辨析「少陽為樞」與少陽病「口苦咽乾目眩」的關係,提出「樞機不利則相火鬱熾」的觀點,影響後世少陽病用藥取向。
臨證特色與著述
程林臨床注重方證對應,所撰《即得方》《程氏續即得方》收錄急症驗方,如以「紫金錠」化裁治療時疫癰疽,展現其活用成方的功力。另著《醫暇卮言》雜論醫理,探討「運氣學說」的臨床實用性,主張「因時制宜而不可拘泥」。
程林之學融匯家傳、師授與考據之長,在中醫文獻保存、理論闡微與臨床應用上皆具承先啟後地位,堪稱清代新安醫學考據派之代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