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牽拉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牽拉肘

牽拉肘,又稱「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」,屬中醫「曲(月秋)骱假性脫骱」範疇,多因外力過度牽引小兒手臂所致。此症好發於幼兒,因其筋骨未堅,關節韌帶鬆弛,一旦受外力拉扯,易致橈骨小頭脫離正常位置,形成半脫位狀態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小兒「形氣未充,筋骨柔弱」,肘部關節結構尚未穩固,若家長牽拉不當,或小兒跌倒時手臂受外力牽引,易使橈骨小頭從環狀韌帶中滑脫,導致氣血瘀滯,經絡受阻,遂發為疼痛與功能障礙。

臨床表現
患兒肘部多呈半屈曲位,前臂旋前下垂,無法自主活動。肘外側疼痛明顯,尤其於橈骨小頭處壓痛顯著。患肢功能受限,無法旋後、屈伸,亦難以持物。部分患兒雖無明顯腫脹,但因疼痛而拒按患處。

治療方法
中醫治療以手法復位為主,旨在使橈骨小頭歸位,疏通氣血。常用復位法有二:

  1. 牽拉復位法:醫者一手握患兒腕部,另一手拇指按壓橈骨小頭,稍施牽引並旋後前臂,聞及「喀嗒」聲即示復位成功。
  2. 手翻托復位法:以拇指抵住橈骨小頭,餘指托住肘部,配合前臂旋後屈肘動作,助其歸位。

復位後,患兒疼痛立減,手臂功能即可恢復。若反覆脫位者,需調養氣血,強筋壯骨,以防再發。此症預後良好,然手法需輕柔精準,以免加重損傷。